“丧家狗”,顾名思义,是丢了家的狗。用在人身上,显然不是什么好词儿,一般是形容一个人的狼狈相。春秋时有一个郑国人曾经以此来比喻孔子,但在当时,却只是对于孔子处境的客观描述,并非有意侮辱,而孔子也“欣然”接受了这种说法。
孔子师徒在宋国时,宋国权臣桓发难,于是孔子师徒只好匆忙逃离宋国。在慌乱中,孔子和弟子们失散了,一个人奔波了几天,流落到了郑国都城新郑。孔子独自来到东门外四下张望着,等自己的学生们来会合。而年轻的子贡等人已经在孔子之前到了新郑,此时正在四处寻找老师。有个郑国人看到子贡等人在找人,便上前对他们说:“东门外有个大个子老头儿,长相奇特,他的脑门像古代帝王唐尧,脖颈像有名的法官皋陶,双肩又类似我们郑国的大政治家子产,腰以下比禹少了三寸,脊背微曲,看上去又瘦又累,像一条丧家之犬,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要找的人。”子贡于是按照这个郑国人的指引,找到了孔子。后来子贡将那郑国人所说的告诉了孔子,孔子听后笑道:“把我说成圣人,我怎么敢当呢,倒是把我说成丧家之犬,十分贴切啊!”
显然,对于别人的这种说法,孔子并未放在心上。但他的回答,除了表现出他宽广豁达的心胸之外,也难免有些许无奈。当时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,辗转流离,先后到了卫国、曹国、宋国、郑国。这一路上,君主们虽然大都很热情,却只是慕其名声,而对他的“ 政主张兴趣不大,因此孔子一直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。郑国人的这番说法,可能一下子提醒了孔子,于是便由衷地发出了充满凄凉和自嘲的感慨。
本文暂时没有评论,来添加一个吧(●'◡'●)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