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化 / 正文

古代到底存在“蒙汗药”吗 福建名菜“佛跳墙”名字的来历
0

“大夫”“郎中”都是官职名 为什么拿来称呼医生

文化 | admin发表于2018年01月06日 | 4081个浏览

“大夫”、“郎中”都是官职名 为什么拿来称呼医生

中医有很多别称,古代有“岐黄”、“杏林”等称呼,宋代以后人们又用“大夫”、“郎中”称呼医生。“大夫”、“郎中”本义指官名,为何用来称呼医生呢?

“大夫”,中国古代官职名。始于西周。当时朝中官员分卿、大夫、士三级,大夫能够世袭且有自己的封地。秦汉以后,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,级别稍低的有谏议大夫、中大夫、禄大夫等。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,至明清废。

“郎中”最初为皇帝随从的官员。战国时期开始设立,主要担任保卫、建议等职能。隋唐以后,国家实行三省六部制,各部下设司,各司长官即为“郎中”。其职能与战国秦汉有很大区别。据《明史》卷七十二《职官一》载:工部下设“营缮、虞衡、都、屯田四清吏司,各郎中一人(正五品),员外郎一人(从五品),主事二人(从六品)”。

可见,这两个名称本来指官职,产生时间很早。那什么时候开始用“大夫”和“郎中”称呼医生的呢?医生最初的含义又是什么?

医生现泛指一切以行医为业的人,但最初却是指医科的学生,始见于《唐六典》:“医生四十人。”唐朝学堂始开医科,招收学生。宋朝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高度发展,掌管医疗事务的官员不断增多。当时,国家将翰林医官院的医官定为七级二十二种,如和安大夫、成和大夫、成全大夫、保安大夫等。由此,人们开始把医生称为“大夫”。五代以后,官职逐渐泛滥。人们为了表示对医生职业的尊敬,便称医生为“郎中”、“大夫”。在使用地域上,存在一定的差别。“大夫”一般在北方地区使用,“郎中”在南方使用得更普遍些。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,医生这个职业在古代地位是比较高的。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
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“医生 俗语 ”的冷知识

猜你喜欢

本文暂时没有评论,来添加一个吧(●'◡'●)

欢迎 发表评论:

最近发表